搜索感兴趣的内容

首页>文献资料

武康大楼



1

建筑地址:淮海中路1842-1858号(1836-1858号)

原建筑名称:东美特公寓、诺曼底公寓

建筑名称:武康大楼设计时间:1924

原设计师:邬达克(Ladislaus E.Hudec)

原营造商:万国储蓄会

现用途:住宅

占地面积:1580

建筑面积:12179

建筑风格: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层数:8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保护等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徐汇区2003818日公布)


历史沿革一览

建造历史

20世纪初,沪西地区还是一片冷僻的田野,后来由于租界当局强行越界筑路,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商和各界社会名流趁这里交通方便,地价低廉,纷纷建造洋房、新式里弄和公寓大楼。

1924民国13年)法国万国储蓄会利用筹划到的资金,成立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在福开森路今武康路投资兴建公寓住 宅,聘请时仍在克利洋行工作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法商华法公司(Remondet Collet)承建。这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公寓坐北朝南,楼身狭长。开始大楼叫ISS公寓2(I.S.S.NormandieApartments),后改称东美特公寓,公寓建成后,大多住户是电车公司和自来水公司的外籍职员,在l942年前居住的全部是外国人。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大财阀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买下这里的产权。有一种未经证明的说法是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部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反法西斯第二战场正式开辟,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遂将大楼命名为诺曼底公寓,直到l953年才正式以路名定名为武康大楼。

1930年,万国储蓄会在诺曼底公寓东侧,建造了新的武康大楼,(当时沿用原楼名称,今名新武康大楼或武康新楼),楼高五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179平方米;另在武康路435号,建有1400平方米的汽车库及附屋,为新老武康大楼共同使用。该公寓的立面处理,局部采用古典建筑装饰,是本市著名的早期公寓建筑之一。

2003818日列入上海市徐汇区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使用者

诺曼底公寓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出现的第一批高档公寓住宅,几乎全部套房都被外资公司租赁,然后提供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居住。1937年上海字林洋行出版的英文《中国行名录》的“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记录了诺曼底公寓的63户住户户主姓名,可以确定这些住户绝大部分是欧美的在沪侨民,其中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销 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经理、罗办臣洋琴行老板以及西门子公司经理等一些大公司的高级职员。


放后,包括诺曼底公寓在内的由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收买的原万国储蓄会产业全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地产部门接管,因诺曼底公寓所在的原福开森路已更名为武康路,故大楼现改名为“武康大 楼”,一些上海文化艺术界人士就此成了大楼的新住户。这里住过不少文化名人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学者、教授、专家——像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孙道临、吴茵、应卫云等。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郑君里直到“文革”被关在牢房里病逝,一直住在武康大楼303室,在这里他曾创作了著名的《乌鸦与麻雀》。而孙道临、王文娟夫妇长期住在这里,孙道临住的房子原先就是孔二小姐的寓所。多少年来,武康大楼的每一个空间,似乎都在倾诉有意思的故事。

1942年之前,这座公寓里没有住过中国人,大多是在电车和自来水公司供职的外籍职员。抗战胜利后,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把这座大楼买下来,做了最大的业主,自己则住在新楼里。抗战胜利后,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入住武康大楼,电影演员王人美从1945年起居住在武康大楼,直至上世纪50年代调京。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也曾居住在这里,现在,孙道临和王文娟夫妇依然住在这里的新楼里,他们的寓所恰恰便是当年孔二小姐的闺房。


建筑特征与价值评估

建筑特征

设计这幢公寓的是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他在总体设计上利用两条Y字形道路交叉口处相交的锐角三角形地皮,建筑沿基地周边布置,因地制宜地将大楼平面设计成三角形,楼身非常狭长,淮海中路、武康路近30°锐角的转角,被设计成半圆形。为了解决采光和通风,在北面面向武康路设有2个向内凹入的空间。    

诺曼第公寓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公寓地处路端,楼高30米,十分醒目。建筑立面为的三段式,底部一、二层和最顶层采用水泥砂浆平涂,外设水刷石,中间部分为红色清水砖墙。三层和顶层围绕建筑立面设置线形阳台,三层阳台设有混凝土制西洋花瓶式栏杆,窗楣设有西洋古典三角形山花装饰,顶层阳台采用西洋造型风格的铸铁栏杆,檐口部饰有西洋古典齿形装饰线条。屋顶为平屋顶。一层和二层为仿石砌建筑表面处理,一层商业空间向内退入,沿街面设有连续的拱形外廊。将简化的古典复兴的细部语言, 附着于现代住宅功能的建筑设计的表层。


一、二层处理成基座,连续半圆券廊,水泥仿石墙面;三层和顶层设环通的走廊,既可作为消防通道,又替代腰带美化立面。四至五层立面设部分外挑阳台。三至七层的外墙为黄褐色面砖贴面,装饰丰富。八层处理成檐部,为水泥仿石外墙。大楼底层为商店,因为此处人行道狭小,所以设骑楼,将底层商店退进让出通道。

公寓坐北朝南,楼身陕长,从西侧看,象一艘轮船。西立面虽然面宽狭小,但是由于是交叉路口视线的交点,建筑师在左中右开了三扇窗,将中间窗作挑阳台突出。从西侧看,它的造型有点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

这幢公寓的容积率很高,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皮。建筑占地面积约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179㎡。


价值评估


历史价值

20世纪初,基地内原是一片冷僻的田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公寓在国外从试验阶段进入盛行时期。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上海有相当一部分游资没有出路,劳动力低廉,建筑材料滞销,加上地皮昂贵,建造公寓可以获得高额租金,因此房地产商在法租界西区投资建造了不少高品质的公寓,武康大楼是20世纪30年代由淮海路西端进入市区的第一座地标性建筑,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

1924年,法国储蓄会利用资金投资成立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在福开森路投资兴建改大楼。大楼原叫ISS公寓,后改称东美特公寓。抗战胜利前夕,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部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反法西斯第二站正式开辟,将大楼改名为诺曼底公寓。1953年,因更新路名而把1924年建造的大楼名改成为武康大楼,1930年建造的副楼称为武康新楼。

人文历史价值

武康大楼老楼竣工后一直居住的都是电车公司和自来水公司的外国职员,直至1942年汪伪接管租界,大部分外国居民离开了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任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女儿孔令侃买下了武康大楼产权。她自己也租金了武康大楼的五楼,七车间的屋面上设置的花园和儿童戏水池则成为她的私人花园。

解放前后,武康大楼承认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文艺界认识的寓所。著名电影演员王人美从1945年起租住在武康大楼,直至1950年调往北京。武康大楼三楼三室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居住在武康大楼期间执导了著名影片《乌鸦与麻雀》直至文革。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与夫人越剧艺术家王文娟女士居住在武康大楼原孔二小姐的房间。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晚年与黄宗英也住在这里。老一辈艺术家秦怡、吴茵、应为云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科学艺术价值

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演变的产物,且在不断的发展,在各国、各民族之间建筑风格与形式上也常有互相吸收与渗透的现象。每一幢房子都植入了历史的文脉和时间,建筑的风格是它独特的造型或其蕴含意义的表达。

武康大楼建筑一、二层处理成基座,连续半圆券廊,水泥仿石墙面。二层和顶层平面设环通的走廊,在内部功能上既可作为消防通道,在外观上有替代腰带美化立面;四至五层立面设部分外挑阳台,三至七层的外墙为清水红砖,装饰丰富。八层处理成水泥仿石檐部。

整个建筑大气又精致,远看犹如屹立在路口的等候起航的巨轮。立面的装饰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当时上海历史建筑的建造水平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依据。


0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