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简介
定安高林村是海南清代惟一探花张岳崧的故里。村子前有水田,后靠青山,静谧宜人,完整地保存了清代传统建筑风格,其房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整齐划一,七纵三横的巷道,规划脉络清晰,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设规划的村庄。
高林村建村至今已有257年,全村有48户253人。这里是海南清代惟一探花张岳崧出生地,一方水土三代功名:其次子张钟彦登进士、四子张钟秀中举人、其孙张熊祥亦中举人,堪称“海南第一家”。
自然风光
前有水田,后靠青山,附近有近万亩龙眼、荔枝、芒果、柑桔等热带水果,绿水映青山,充满热带田园风光。“高林八景”中有圆势岭、挂榜山、香炉墩、大鼓坡、黑岭、水坛井、狮子山、琴岭。

张岳崧故居位于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张岳崧,系海南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曾让嘉庆皇帝大赞神州大地“何地无才”。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他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吟绝、写绝、忠绝“四绝”中的“写绝”。
张岳崧故居有两处,一处为出生之祖居,占地1500多平方米,今仅存有正屋1幢,为悬山式建筑。另一处故居,位于出生故居西南面,占地1200多平方米,四合院式结构,悬山式建筑,为张岳崧居官时所建, 今仅存正屋1幢,后屋1幢,两侧横房2幢。故居西侧建有张氏宗祠,为张岳崧晚年亲自筹建,宗祠占地约1500多平方米,有完整的山门、前殿、正殿、廊庑。山门、前殿西厢及东廊庑圮损毁,其余尚存完好。故居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海南十大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民居依旧时模式而建,路巷全部用青石铺设,修旧如旧,古朴自然。张氏后人秉承先辈遗风,尚学重教,人文蔚起,代代人才辈出。
经过周密地考证和专家论证,“旧市政府”大楼,今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的保护修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 大楼屋顶砖瓦正在铺设,来自新民晚报

▉ 民国“大上海计划”中的市中心大楼
旧上海时期,列强割据上海,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制定了“大上海计划”,该计划以江湾为市中心区,建筑道路、市政府大楼和其他公共设施(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及周南十图,衣五图以西的土地约7000余亩)。后由于经费和战事一度搁置,建成的建筑和街道于1952年被并成江湾区。

熟悉江湾那里的朋友应该知道,那里有几栋非常有标志性的老建筑,比如之前修缮一新的杨浦图书馆,之前曾为旧市图书馆。与之相对的旧市博物馆,现在为长海医院影像楼;比如很多杨浦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江湾体育场;还有那造型别致的“飞机楼(原中国航空协会)”
▼ 飞机楼,现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

而“旧市政府”大楼,则是在其中心位置,由著名设计师董大酉设计,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作为当时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官员办公使用的大楼。

上海沦陷后,市府大楼先后被日寇、汪伪占为驻军地和伪市政府办公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市政府迁入原租界,市府大厦改作国立体专。解放后,先为体专、华东体院,1956年起改名为上海体育学院。入选第一批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此次修缮工作意在保护修复大楼各层原有的特色装设,同时也对大楼局部功能进行了改造,“修旧如旧”使其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