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早在宋代就有了“上海”之名,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今日的上海已经成功举办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活动。

上海辖16个市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4℃,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
秦汉以后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独立行政区划。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也辖于松江府。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到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1914年,江苏省划分为沪海等5道,其中沪海道驻上海县,辖今属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以及今属江苏省的海门县。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1928年春,上海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别区。7月,接收上海县属上海(沪南)、闸北、蒲淞、洋泾、引翔港、法华、漕河泾、高行、陆行、塘桥、杨思和宝山县吴淞、殷行、江湾、彭浦、真如、高桥等17市乡,为上海特别市的实际境域,面积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并改17市乡为17区,上海始有区一级建置。上海地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1930年7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次年12月,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等县和上海县浦西地区划归汪伪上海市政府管辖。1945年8月,上海市仍为战前17个区和特别区。1947年上海市面积617.95平方公里。1948年12月上海市划分为30个区。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1956年6月,上海市辖15个市区和3个郊区。1958年1月、11~12月江苏省上海、宝山、嘉定、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先后划入上海市,上海市有14个区、11个县。1960年1月,有12个区和11个县。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属上海市。1961年上海市辖12区、10县。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1964年5月辖10区10县。1980年辖11区10县。1981年辖12区10县。1988年辖12区9县。1992年辖14区7县。1993年1月1日,撤销川沙县,以川沙县全境以及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浦东地区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建浦东新区。1995年,上海市辖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4区和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县,有106个街道、208个镇、10个乡和3590个居民委员会、2986个行政村。面积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积697平方公里。
宋熙宁十年(1077年),有上海务之设。元代上海立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到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缩存6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浦东新区大部、闵行区大部。县城为今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环线内区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上海县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带划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以上海县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带为法租界。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称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此后,租界多次扩大。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伪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历时百年的上海租界结束。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外国的船只从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国殖民者首先在上海县境域划定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要求划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区划分为不同的管辖区,苏州河以北老闸(宋代建)和新闸(清代建)一带因大量贫苦农民的流入,逐渐兴起,形成北市。1810年清政府颁发《城乡自治章程》,上海县合城南境、老闸、新闸、江境庙区域为上海城;另设蒲松镇、东泾镇及12乡。1926年孙传芳督江苏省,成立淞沪商埠,分全境为上海、闸北、浦东、沪西以及吴淞5区。
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1981两年,再置吴淞区与闵行区。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山县改为宝山区。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立嘉定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1993年撤消川沙县,将其境域与黄浦、杨浦、南市的浦东地区和闵行的三林乡合并设立浦东新区。同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组建新的闵行区。20世纪末,松江县、青浦县和金山县也改为区。2000年南市区划入黄浦区。2001年1月奉贤县、南汇县撤县建区。2009年为了更好的开发浦东地区,合理配置地区经济与社会资源,综合优化总体布局,促进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撤南汇区、浦东新区,组建新的浦东新区。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组建新的黄浦区。截至2011年底,上海上海市共辖16个区、1个县,共108个镇,2个乡,99个街道办事处,3742个居民委员会和1702个村民委员会。后由江苏省管辖。1956年经过行政调整,上海市辖区减为18个。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宝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县,总面积达6340.5平方公里,比建国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撤消邑庙、蓬莱设立南市区;1964年,撤消闵行区与吴淞区,此后上海保持了10个区和10个县不变达10余年之久。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政府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宣布,静安区与闸北区正式合并。
行政区
| 面积
| 邮政编码
| 政府驻地
|
黄浦区
| 20平方千米
| 200001
| 延安东路300号
|
浦东新区
| 1210平方千米
| 200135
| 世纪大道2001号
|
徐汇区
| 55平方千米
| 200030
| 漕溪北路336号
|
长宁区
| 38平方千米
| 200050 | 愚园路1320号
|
静安区 | 37平方千米
| 200040 | 常德路370号
|
普陀区 | 55平方千米
| 200333 | 大渡河路1668号
|
虹口区 | 23平方千米
| 200080 | 飞虹路518号
|
杨浦区
| 61平方千米
| 200082 | 江浦路549号
|
闵行区 | 372平方千米
| 201100 | 沪闵路6258号
|
宝山区 | 300平方千米
| 201900 | 密山路5号
|
嘉定区 | 459平方千米
| 201800 | 博乐南路111号
|
金山区 | 586平方千米
| 200540 | 金山大道2000号 |
松江区 | 605平方千米
| 201699 | 园中路1号
|
青浦区 | 676平方千米
| 201799 | 公园路100号
|
奉贤区 | 687平方千米
| 201499 | 解放东路120号
|
崇明县 | 1185平方千米
| 202150 | 城桥镇人民路68号
|
飞地
除上述行政区域,上海在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尚有行政上完全属上海市管辖的四块飞地。
1、上海洋山深水港,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
2、上海大丰农场,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中部地区,文革时期,上海在此建有三个农场安置知识青年和关押劳教人员,最盛期拥有8万知青。每年供应上海粮油等物产。
3、上海市白茅岭监狱,在安徽省郎溪地区,是关押在上海犯下刑事性罪犯人员的监狱。上海在战争时期遗留的未爆弹药均在此销毁。
4、上海市军天湖监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西南约20公里处,距离上海约318公里,318国道、申苏浙皖高速从北侧穿过。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总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65平方公里,长江口水域面积1107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6平方公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全市土地调查总面积为8359.12平方公里(1253.87万亩)。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市耕地1897.59平方公里(284.64万亩);园地179.89平方公里(26.98万亩);林地506.05平方公里(75.91万亩);草地16.41平方公里(2.46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57.94平方公里(383.6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02.17平方公里(60.3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49.17平方公里(412.38万亩);其他土地49.90平方公里(7.49万亩)。
1874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1908年9月18日,上海的美商环球供应公司百货商场购置了五辆卡迪拉克汽车,为顾客提供汽车出租业务。1908年3月5日,英籍犹太地产商哈同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从南京路口至延安东路外滩的通车,之后相继发展了12条有轨电车线路,1975年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行驶于虹口公园和江湾五角场之间的3路电车停运,当当有声的有轨电车从此退出了上海。自行车曾经是解放后上海最通用的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后,私人逐渐开始购置私人小轿车。
方言
上海城隍庙上海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上海话一般是指上海市区话,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方言是上海话的基础。上海话是上海开埠以后吴语区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方言基础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吴语,成为吴语区的代表和共通语言。语音受移民中占优势的宁波和苏州两地影响巨大。吴语上海话是上海文化及气质的载体,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库门、旗袍等一样,成为了上海风情的代表性符号。
广义的上海话还包括上海郊区各大方言,上海郊区各乡镇属于典型的江南文化。上海旧属松江府,上海本地话包括松江话、嘉定话、浦东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等各区县方言。上海话是在上海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有深厚文化积淀,语音、词语和语法现象反映江东文化信息。
上海话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是吴语太湖片的强势方言,上海话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吴越地区通用语。新世纪以来,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上海少年一代对于上海话的掌握能力开始下降,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保护上海话的行动。如今上海话仍然在日常占有主要地位。上海话的使用和发展一直是上海社会讨论的话题。
饮食
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本帮炒菜中,荤菜中特色菜有响油鳝糊、油爆河虾、油酱毛蟹、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真正体现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上海蔬菜按季节不同有各种时令菜。马兰头、荠菜、鸡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点——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腐浆。
宗教
和中国内地其他地方一样,上海有5种宗教是得到中国政府承认的合法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宗教信仰群众88.76万人,已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394个,有宗教团体85个、在沪宗教院校4所、宗教出版机构2个。宗教界全年捐赠慈善公益事业共3825万元。历史上上海还曾经存在过许多其他宗教,例如犹太教、东正教、锡克教等。
电影
电影传入中国从上海开始。从1896年到1898年,一个美国商人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等,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
戏曲
海派特色的滑稽戏产生于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苏南、浙江等吴语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
沪剧(旧时也称申曲)是用上海话演唱的上海本地戏曲。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等也是上海特色曲艺。
苏州昆曲评弹、绍兴越剧等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的曲艺,因其与上海语言文化相近,在沪上拥有许多观众。
报刊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是近代中国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新民晚报》创办于1929年,也是一份发行全国的有影响力的报纸。《解放日报》、《文汇报》是上海的政府性报纸。新闻时政类的报纸还有:《新闻晨报》、《新闻晚报》、《青年报》、《东方早报》。生活服务类的报纸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外滩画报》等。另外知名的报纸还有:《东方体育日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英语报纸有ShanghaiDaily、ShanghaiStar等。
音乐
上海是中国近代流行乐的发源地之一,大量歌曲至今脍炙人口如夜上海、夜来香、何日君再来、天涯歌女、上海滩等都已成不朽经典。
上海以古今中外文化交融的兼容性为特征,集近代远东国际大都市、传统江南水乡地区以及新中国形成与发展的代表性阵地三重身份于一身。
城市特色具体表现为:万国建筑荟萃之都、商贸娱乐繁荣之城、近代产业崛起之港、革命史迹富集之地、名人遗迹遍布之所、江南水乡典范之域、近代文化教育发祥地、当代城市建设先锋地。
上海城市风貌特征融合江南自然和人文特色两方面因素,体现为五个方面:
1.三江交汇的地理环境。保护吴淞江、黄浦江、长江交汇的河口要冲型独特的城市地理环境与自然文化景观。
2.中西荟萃的建筑形式。传统中式建筑、明清民居、西方古典建筑,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和上海特有的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多样融合共存形成上海城市特有的建筑风格。
3.起伏优美的城市轮廓。外滩优秀近代建筑群组成的城市滨江轮廓线、人民广场周边城市空间轮廓线都是上海城市地标的重要组成。
4.多样拼贴的路网格局。棋盘方格、环形放射、传统江南城市水街棋盘等路网格局都在上海中心城拼贴共生。
5.各具特色的风貌地区。中心城中西合璧的风貌格局特征,郊区体现传统江南水乡风貌特质。
截至2017年6月底,上海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文物保护点2745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435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上海中山故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鲁迅墓、豫园(沉香阁归入)、宋庆龄墓、松江唐经幢、徐光启墓、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兴圣教寺塔、真如寺大殿、上海外滩建筑群、上海邮政总局、福泉山遗址、张闻天故居、上海宋庆龄故居、龙华塔、马勒住宅、国际饭店、崧泽遗址、上海马桥遗址、广富林遗址、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嘉定孔庙、杨树浦水厂、佘山天文台、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徐家汇天主堂、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上海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扩张“租界”的斗争——四明公所血案地点、“五四”以来上海革命群众集会场所——南市公共体育场、《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牺牲地点、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三山会馆、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徐光启故居——九间楼、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道观、商船会馆、书隐楼、上海工商学联合会遗址等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徐光启祠堂、英租界老闸捕房旧址、梨园公所、慈修庵、福佑路清真寺、海上白云观、万竹小学堂、梓园、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原韩国临时流亡政府旧址之一、上海孙中山行馆旧址、大同幼稚园旧址、煦园、法藏讲寺、巴金旧居、浙绍永锡堂大殿(古戏台)旧址、中华学艺社旧址、梅兰芳旧居、张充仁旧居、徐悲鸿旧居、震旦学院旧址(一舍、四舍、八舍)等
上海市文物局每年对重要或者有安全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十二五”期间,及时完成了100余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实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有重大险情的目标。在各类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问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和《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对其进行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以保存和延续。
每年文化遗产日,百余处文物建筑免费向社会开放,供市民游览参观,宣传普及文物保护工作。通过编印《文化上海》系列导览图和市民读本,包括文化遗产、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博物馆等,在各大文博场所向社会免费发放,扩大文物的社会知晓度,提高市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