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乡良地村自梁姓始祖于北宋年间开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村落地处将乐、泰宁两县交界处,四面群山环抱,村落景观优美,聚落构成诸要素齐整完备。由庙、祠、宅、仓、桥等各类古建筑组成的良地古建筑群,既是良地这一山地古村落景观建筑的核心组成与精华所在,也是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数量众多的谷仓,真实反映出村“以食为天”的朴素思想与历史民俗。良地村民风古朴,文风悠长,历代人才辈出,杰出者如清代著名理学家梁月山等人,影响极广,有“城内杨龟山,城外梁月山”之说。同时,良地还是红军时期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并拥有较多的涉台因素等。


一古民居内的清代地图

村民展示保存完好的《月山遗书》刻板。良地村曾出过清代著名理学家梁彣。梁彣,号月山,精于求学,思路开阔,著有《月山遗书》、《近思斋问答》、《四书解说》等著作23卷。

古民居

良地村文武庙,又名文昌阁,因增祀关公,改名文武庙。它始建于明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建;分上下两层楼,上祀孔子、额题“文教昌明”,下祀关公、额题“圣之义者”。

良地村的木廊桥始建于清初,为单孔木伸臂梁廊屋桥。桥呈西南-东北走向,长约25米,宽约4米,离溪面高约5米,与对岸桥头的集灵宫掩映在绿意葱茏中。
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自梁姓始祖于北宋年间开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