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在县文物局,县民宗局及大园村支两委的努力下,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大园是一个杨姓聚族而居的寨落。500余户人家,2000来口村民。全都住在玄秘的有300多年历史的窨子屋里。据《杨氏族谱》记载,大园杨氏一族系唐龙虎大将军、威远侯杨再思嫡派玄孙金紫光禄大夫杨光裕之后裔。《绥宁县志》载:“绥宁,古荒服也,唐时称徽州,羁縻而已。”《宋史·诸蛮传》亦载:“诚徽州,唐溪峒州,宋初,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指的就是唐懿宗14年杨再思守沅州(今芷江),创建五溪十峒,众尊其为十峒长吏。绥宁也由此被封建王朝列为“苗疆要区”。大园原名大荣枣子园,300多年前的大园山高林茂,人烟稀少,野兽凶猛。惫于征战的杨光裕在康熙年间迁居此地,以山为骨、水为脉,繁衍子孙,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古老神奇、独具特色的苗族民居建筑群。

寨人对狗十分崇拜,每餐吃饭前打开饭锅,再穷的人都要先给狗舀饭吃。传说,苗家人没有水稻,尽吃杂粮,稻种是狗从番国偷来。寨里儿童都戴狗头帽。狗头帽是外婆给刚生的外孙必不可少的礼物。葬俗也很怪异,古有八月不葬的习俗。还有就是死者的年庚与某些年份相克者,尸体需存家中,用石灰堆埋着放在屋里摆放着,经年不葬。等到好年时再下葬。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杨氏族人要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庆祝杨姓的“姑娘节”,又叫“乌饭节”。相传,飞山峒蛮女英雄杨黎娘农历四月初八用乌饭救了关在柳州内罗城死牢的哥哥。为了纪念机智勇敢的杨家妹,这一天,杨氏族人都吃乌饭(一种用树叶染成黑色的糯米饭),并要将已出嫁的姑娘都接回娘家过节,吃乌饭,跳苗舞,吹木叶,对山歌,唱傩戏。四方八面的人如潮水般涌来,场面热闹非凡。他们酷爱唱山歌,还有劳动号子、礼仪歌、佛歌,龙灯歌、酒歌。苦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情绪大多借歌声来表达。最优美的数情歌,深情、婉转,如表情誓的:“娘(指姑娘)要离,要等大桑树脱皮。要等白岩生白根,白岩生根才相离。”
这里民风淳朴,隆礼重义。他们遵循祖训“敦孝悌,勤耕读,务勤俭,睦宗族,息争愤”,“百年好事无非积善,一生受用莫过读书”,正是尊书重教的写照。解放以来,涌现出近200名大学生,杨氏族贤工作部门遍及京都、省府、市县。
大园古苗寨地处关峡苗族乡大园村,是一个保留比较完整的古老苗家村寨。2008年10月被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园古苗寨位于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境内,距县城20公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它倚山而建,傍水而筑,前环玉带水。稻田宽广,视野开阔;后靠绵延青龙山,山川廓缪,苍松翠柏,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