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为啥要保护历史建筑?因为会对个人、民族关于未来发展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文匯

1989952409.jpg

“价值、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延续性:城市建筑文化”论坛8日在虹口举行。论坛讨论了上海以及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在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文化遗产、市民生活品质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上海在这些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对未来的城市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展望一种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

作为“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上海)”分论坛,此次论坛由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天纲主持。

2999275_w750.jpg

作为首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之一,孙科别墅做到了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保护建筑,要考虑建筑承载的记忆

论坛中,中科院院士杨玉良与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进行了以“历史、生活、价值延续性的思考”为主旨的对谈。

杨玉良说,当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历史建筑”时,除了“历史建筑是文化的延续”等“常规答案”,还可以借鉴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丹尼尔·卡内曼“体验性自我”与“决策性自我”的划分理论。对历史建筑与场景的保护,能够增强体验性自我,体验性自我又将对决策性自我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个人、民族关于未来发展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要修旧如旧,重视对人进入场景时感觉的保护。

伍江赞同杨玉良提出的建筑价值在于“建筑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场所”,并认为过去更多将建筑视为物质载体,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建筑背后的精神作用。文化遗产有三大价值: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建筑保护时不能只考虑美观,也要考虑建筑所承载的人的记忆,要让物质载体的寿命和它所承载的记忆一起被保护、延续。人类文明延续的周期很长,随着建筑的物质功能消退,要凸显其精神价值。

3017487_w750.jpg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经过整修和扩建,日前与市民见面。

手工业品和轻工业品,也是城市遗产

在论坛报告环节,作家陈丹燕带来了题为“上海复古:以一只黑包为线索挖掘的城市遗产”的演讲。她认为,带有上海特色与印记的手工业品和轻工业品,是比建筑更容易消失的城市遗产。尤其改革开放后,原本手工业品和轻工业品带来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的尊重、思考,已经随着越来越多大型商超和奢侈品牌的涌入而渐渐消失。希望能尝试将一些老品牌时尚化,变成当前大众能接受的样式。她相信,在这样的尝试中,既体现了一个城市生活方式中经济、实用的一面,也能包含我们朴素而天真的美观。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虹口区档案馆副馆长王启元作了以“虹口外滩到虹口源:北上海文化地标的思考与研究”为主题的报告。他讲述了虹口区的发端和城市化历史渊源,以数量丰富的历史建筑与文化名人为例,指出虹口作为北上海文化地标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未来“十四五”时期,虹口将是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尤其在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有很多值得挖掘、研究与提升的空间,同时也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叶松亭

责任编辑:杨健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bhw@aibaohu.com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