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新技术激活“老建筑”宁波镇海历史建筑领上“电子身份证”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活的记忆”。在宁波镇海有着大量珍贵的建筑遗产,包括特色民居、家族祠堂、名人故居等,它们多建于明清时期,以木结构为主,大部分为合院式建筑,是展现江南水乡村落文化、群居聚居文化和江南建筑历史发展风貌的重要遗产和资源。

“目前,我们已完成全部测绘建档及安全排查服务项目所有测绘内容、绘图建档及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全区58处历史建筑全都有了专属‘电子身份证’。”近日,在宁波镇海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专项成果总结会上,负责该项工作的宁波上航测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立祥汇报到。

自7月5日起,受镇海区建设交通局委托,宁波上航测绘有限公司在镇海区境内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及安全排查工作,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融合倾斜摄影无人机、全景相机、机载激光雷达等设备,对全区58处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数据信息采集,并按一比一的比例,后期制作出高精度、高还原的三维点云模型。基于该模型,工作人员就能获取历史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大样图纸与各项建筑信息。


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这一作业方式实现了空地一体化联合测绘,既提升了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也提高了作业精度,为数据成果提供可靠保障。“单个站点的测绘精度精确到2毫米,单处历史建筑的整体测绘精度精确到2厘米”沈立祥介绍说。

在此次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开展的同时,该区还对区内约600处50年以上历史的传统建筑进行了系统地摸排,筛选出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建筑,并为其进行一对一建档,为下一步的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打好坚实基础。目前,该区已完成传统建筑建档203处。

“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的开展,将为后续历史建筑的迁移与复建、修缮与保护、活化与利用等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是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镇海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测绘建档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计划在11月底前通过省厅验收并统一纳入全省历史建筑数据库,与住建部相关系统实现联网。”(郑轩 沈珂驰)

  

  

  

  

  

  

  

  

责任编辑:刘志媛



【来源:新华网】


宝葫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bhw@aibaohu.com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