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织补”式微改造,激活古村落文化价值

  花都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

  近期,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央广总台、《小康》杂志等媒体到花都采风,持续推送系列文章,深入报道了花都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今天请看南方日报报道的《“织补”式微改造,激活古村落文化价值》


说起塱头村的“威水史”
在广州市花都区可谓家喻户晓
历史上该村曾有69人在科举中高中
其中13人考取进士
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村”
作为广州市仅有的两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多年来
塱头村不断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
先后修复祠堂、书院、古道等遗产
成为研究、观赏岭南古村落的标本


  镬耳屋、风水塘、石牌坊、古碉楼,岭南古村的美丽风光散发着典雅古韵,勾起人们的怀古情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广州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古村落文化振兴为切入点,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目前,广州市住建局已发布《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下称《指引》),明确以“尊重自然美、展现个性美、保护生态美”为导向,坚持系统保护、完整保护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全面参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图片


如今

塱头村、洛场村等

美丽乡村已率先迈开步伐

因地制宜开展“织补”式微改造

推动特色差异化发展

让千姿百态的传统村落

在岭南大地上各彰其彩


  墙贴墙、院挨院,成排的祠堂书院远看甚为壮观,门前碧绿的风水塘荷花盛放,夏日里,塱头村村民总爱坐在塘边的大树下纳凉。看着眼前斑驳的旧砖墙,仿佛让人一下子穿越回元朝至正年间,600多年前塱头村刚刚建立,西通“深潭”东接巴江,清幽自然的人居环境,让这里成为了人杰地灵的“进士村”




  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388座,历史上最多时有祠堂、书室、书院共34座,炮楼、门楼10座,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文化特征。塱头村自古尊师重教,崇尚“耕读文化”,提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传统价值观。

  为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自20世纪90年代起,花都区炭步镇在古村后另起新村,将全村2500余户人转移至新村居住,人居环境变好了,古村也迎来了整体保护活化的新机遇。自2009年来,塱头村累计投入约8180万元,现已完成17间书室祠堂修葺,主要巷道、绿道修缮,10余间古民居修复,以及绿化改造等21项名村建设工程,成功入选广东最美古村落三十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列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图片


  “目前,镇里正在对近光里巷口书室进行加固修缮。这是一座典型的书室建筑,也是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修缮以还原真实风貌、最低干预、原材料工艺为原则进行设计施工,预计今年可以完工。”花都区炭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单只是依靠政府,一些热衷于古村落保护的民间人士也为塱头村保护活化贡献了力量。

  2016年,建筑设计师范淦昌从中国台湾来到这里。他的出现为塱头村的书院、民居的改造带来了勃勃生机。“范老师本人就是建筑设计师,他热爱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今已把家安在塱头。”炭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短短五六年间,范淦昌凭着一身专业技术和沉得住耐得住的心态,共为村里修缮了10余间民居,让古老的砖瓦在修旧如旧的“织补”中重焕生机

图片

  走过大江南北,范淦昌最终安家塱头,对此,他这样解释:“我的祖籍在梅州,我的根在广东,塱头村让我感到了浓厚的岭南文化底蕴,特别是这里对读书和孝道的提倡,至今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发扬的价值观。”

  在这份热爱下,范淦昌把团队和资源都带到了塱头村,在《指引》的框架下,以“绣花功夫”致力恢复村居原貌,在断垣残瓦中接续历史文化脉络。同时,他还在微改造中兼顾现代人使用的舒适性与便捷性,为日后的活化利用打下基础。

  为规范各区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自主改造的规范性,广州市住建局在《指引》中划分了五类乡村风貌分区,形成八类乡村风貌要素,形成了兼具法治化和个性化的乡村风貌保护指引,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锚定了方向。

图片

社会资本助力守护文化遗产

  近年来,岭南古村凭借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们慕名而来,他们当中不乏范淦昌这样的人,带着技术、资金和对历史文化的一腔热爱扎根乡村。广州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不断聚合多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本,一同为传统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添砖加瓦。

  今年,塱头村又传来新的好消息,花都区委、区政府与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达成合作,现已正式启动塱头村乡村振兴项目,将在塱头村内建设乡村振兴文化中心,通过公益性投入打造多元文化休闲设施,进一步用活文化资源,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底蕴。

图片

  美丽乡村建设为古村落活化利用打下基底,广州市各区在创建美丽乡村的同时,根据《指引》多措并举挖掘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路径。

  光阴日复一日,游移在古老的屋檐上,千年商都与岭南古村在历史的长河中并肩而行,共同勾勒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完整风貌。范淦昌知道,下一个五年他依旧会在塱头村里“修修补补”,届时,他期待在此间经营一座咖啡屋和一间老式书院,那是他理想中生活的模样。

宝葫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bhw@aibaohu.com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