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城市文化

  近日,2021武汉设计日暨第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顺利落幕,为期12天的精彩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参展,其中之一的武汉红色历史建筑展,更是让观众在感受建筑文化的同时,还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足迹和历史荣光,接受了一番“沉浸式”党史教育。



  作为城市悠久历史的亲历者,历史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其本身已融入城市文脉,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一环,而优秀的历史建筑不仅利于发扬本地文化、提升城市品味和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旧有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城市提出了新需求,盘错其间的老建筑成为阻塞的磐石,影响着城市更新的进程;其次,部分历史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已失去原功能用途,其建筑风貌的缺失也影响着城市整体风貌的表达展现,亟待进行相应的保护更新。因此,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及再利用,已成为近年来热议话题。



  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应具体建筑具体分析。根据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对现有的历史建筑进行分级并采用不同的相应措施;同时对于条件尚存的重点历史建筑,在实际制定方案时,要以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对建筑的现状肌理实施最小化扰动,保留原有的重要节点和残存风貌,做到保护优先、修旧如旧和安全适用,用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小的“微更新”,实现保护和更新的共赢。



  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应创新方法方式。对历史建筑的更新可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活化、场地更新和业态提升:在建筑外貌上与城市风貌协调,在功能使用上适应时代需求。譬如,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武康大楼,近日推出了以武康大楼为原型的雪糕,包装上的二维码包含了武康大楼历史文化及相关人物故事的视听介绍,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观览,在带动消费、激活场地的同时,也传播了历史建筑相关知识,弘扬了传统城市文化。



  衣食足而知文脉之可贵。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奉献者,对待历史建筑的态度就是我们对历史、对文化传承的态度。只有用活历史建筑资源,深化保护更新与多方面相融合,提升群众的认可感和获得感,才能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和文化传承之中来。


来源/作者: 周懿宇 廖梦萌

宝葫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bhw@aibaohu.com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