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历史建筑是古镇的标志,诉说着古镇的发展演变


历史建筑是古镇的标志,诉说着古镇的发展演变.历史建筑与文物艺术品一样,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束河古镇主要居住民族以纳西族为主,小镇主要的建筑风格主要是纳西民居建筑,建筑风格不仅富含图特民族风格,同时独具地方地域特色,无论是从建筑功能上,还是建筑形态上,抑或是建筑造型上都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从小镇民居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方面除了借鉴汉族和大理白族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在它的建筑平面布局、构架、及造型上反映了唐、宋中原地区的建筑特点,在建筑的整体形态上也能看得出大理白族建筑的影子,部分装修也受到大理剑川木雕技艺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态,从平面布局、构造、建筑艺术上皆展现了纳西先民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


在建筑功能上由于束河地处茶马古道的重要要塞,本着实际发展的需要,基本形成沿街建筑主要用作贸易商铺使用,庭院内部则与家庭为单位,主要提供家庭日常生活活动所需;在建筑的屋顶造型上,由于受到南方降雨较多法特点的影响,基本采用坡顶屋面结构,有利于建筑屋面的排水;而在建筑的整体装饰艺术上无论是建筑的门窗还是建筑的围护结构工艺都极富艺术价值,走在古镇的街面上映入眼帘的基本都是纳西先民们手工雕刻的建筑艺术装饰。


艺术工艺精湛的纳西民族经过世代的承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装饰,这些建筑艺术装饰无不都体现着纳西先民的智慧和勤劳,是纳西民族发展创造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建筑技艺的瑰宝,历经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国家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在创造着我们多样的华夏民族文化,所以无论是民族文化还是建筑技艺对华夏民族来说都是不可或缺意识必不可少的,“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古建筑遗产是民族承袭与交流的纽带,只有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成为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束河古镇雕刻技艺实景图古镇历史建筑及古镇整体是特定区域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向世人展示着地域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独特的成就,在古镇研究过程中历史建筑的建筑形式及其所在的建筑空间形态、历史文化背景、地域民风民俗等都能为我们提供和汲取到宝贵的地域民族文化价值。


以此同时历史建筑也向我们展示了特定地域一定时期内地方民族的人际关系、生活态度和经济观念与人文观念等;对于历史发展演变和地域文化的研究都大有助益。历史建筑是地方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活的历史化石,它包含了历史文化华展的印记,也展现地方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


建筑是中国来是文化中“家”概念最好也是最有力地展现,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无论是漂泊他乡的游子还是在外谋生的商客,提到家的概念,在他们的心中都会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绊,同时家庭单位的叠加就营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乡镇和城市的概念,无数的建筑单体的组合就无不向外界展现了地方的建筑和文化特色,同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当各地域的文化汇聚和融合就展现了今天我们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正是由于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民族迁徙、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文化展现了外界无法比拟的文化包容性。所以在当今时代无论是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融合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能带动和有力促进当今文化的发展,也能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它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性工程。


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成果,在国家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要昂头挺胸,走出民族气势,走出文化底蕴;要坚持走自己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要矢志不渝地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坚持文化自信,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始终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化基础,复兴自己辉煌的历史文化,才能重新屹立于东方和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古村镇历史文化的复兴在我国历史文化复兴中尤为重要,同时在古村镇建设中,文化建设也是最不可或缺的.


如果村镇文化消逝,那文化复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古镇历史文化保护过程中历史建筑是是古镇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对于束河古镇而言,只有充分保护自己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古镇具有独立而充满特色的文化价值,才能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新焕发新生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保护某个特定地方的历史建筑就是保护地域历史文化,就是我们在实现文化自信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宝葫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bhw@aibaohu.com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