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在城乡建设之中留住记忆,广东实现认定历史建筑县市全覆盖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通讯员 岳建轩

建筑是城市记忆的容器,是文化的代表性展示空间,留住乡愁需要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持续推动。5月25日,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深挖广东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县县建立历史建筑名录”专题采访座谈会,介绍了广东省目前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工作的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全省已实现“认定历史建筑县市全覆盖”的年度工作目标。截至今年4月,全省认定4050处历史建筑,占地面积为3.16平方公里,较2021年新增343处,历史建筑认定总数居全国前列。

顺德青田村

顶层设计加强引领,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记忆,近年来,广东坚持有序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省“十四五”规划以及2022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任务,提出要支持修复一批历史建筑和不动产文物等。

近年来,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广东省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引(试行)》《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标志牌制作要求及挂牌指引手册(试行)》,正在研究出台《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规范》《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成果标准》,并推动制订《广东省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评价标准》《历史建筑修缮与加固技术标准》《历史建筑安全排查及评估技术标准》等多个省级标准,对历史建筑认定标准、公布流程、数字化信息采集、加固修缮、安全排查等工作进行指引,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保护责任人制度、预先保护制度、告知制度等。

同时,广东正建立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建立信息展示平台,让历史建筑“活”起来,也“火”起来。广东率先建立历史建筑数据采集及展示平台,实现历史建筑“掌上游”,积极举办“赓续文脉,守护历史根与魂”广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主题展、2021年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广东建筑文化主题展,发布《历史的记忆——广东经典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图册》,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宣传推广工作。

截至今年4月,全省4050处历史建筑中,已设置保护标志牌的有3767处(挂牌率93%),已完成测绘建档的有2607处(测绘建档率64.36%)。

江门启明里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古村落成网红“打卡点”

老房祠堂伫立,山水古树相伴,年轻人们忙着组团自拍“打卡”,老人们闲坐在古树树荫下聊天,远处还飘来柴火煲仔饭的扑鼻香......这是如今江门台山市水步镇草坪里常常出现的一个情景。

近年来,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草坪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道硬底化覆盖,配齐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多种器材,建成绿化公园、“草坪码头”,并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成为“网红”打卡点。

江门台山草坪里

据草坪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具体实践中,该村于2019年进行第一、二期的建设,包括草坪讲堂、排污工程、“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化草坪小学、观光亭、栈道、旅游厕所建设、房车营地、草坪广场以及《村规民约》执行推动。2021年,草坪里创建广东省3A旅游景区。

同样在侨乡江门,拥有超100年历史的启明里是江门市区13个百年华侨古村落之一。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江门做好侨乡建筑活化、利用文章,在当地完善地下给排水、化粪池等管线,并修缮巷道,铺设古旧麻石,还原古朴韵味。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继续活化历史建筑,当地成立招商小组、引入文旅产业等,完成启明里logo设计、挖掘文化资源、对“时光巷子”进行文化打造,弘扬华侨历史文化。目前,启明里已引进文创体验店、特色餐饮等46家,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针对当地有一批古村落的特点,佛山通过“一村一品”思路推动差异化活化升级,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符号,如禅城区莲塘村的龙狮文化、顺德区碧江村的祠堂文化等。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的逢简村拥有2个历史文化街区,自2013年以来,逢简水乡先后获得“发现·2013 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逢简水乡着力在打造“游、购、娱”为一体的水乡体验景点,在良好保护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主动活化利用,使得当地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顺德逢简水乡

目前,佛山市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已全部完成挂牌工作,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完成率达95.6%。同时,着力打造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体系,多维度统筹推进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工作。

截至目前,佛山已分四批次完成50个古村落的活化升级任务,并在原有古村落活化名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古村落扩面提质普查工作。

用心留住城市记忆,为历史建筑修缮利用注入新动能

城市水泥森林,一处处历史建筑藏身其中,在这些老旧建筑去与留的诘问之中,文化的保留与城市的发展屡屡碰撞。

5月31日,为推进省政协两处重要历史文化旧址修缮活化的提案办理,住粤全国政协委员许瑞生带领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调研组赴广州越秀柏园和番禺观海楼开展自主调研。

位于广州越秀区恤孤院路12号的柏园是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旧址。旧址建筑高三层,建筑南面中部为带有伊斯兰风格的拱券门廊,外墙为清水红砖墙砌筑,西式栏杆、拱券等特色构件和工艺保存较好,是广州市体量较大的中西结合风格独立住宅,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2018年2月8日,该建筑被广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蔡凌介绍,目前已针对开放空间完成了柏园的测绘工作和部分的数字信息采集,建立数字化档案,同时进行日常监测与现状记录与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修缮方案设计打下基础。

作为城市留住记忆、打造文化名片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需要被留下,更需要被擦亮。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肇庆市分期对古城墙进行环境整治和实施修缮保护工程,古城墙环境风貌获得较大改善,也日益成为肇庆靓丽的文化名片。珠海则提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概念,全国首家电子企业狮山电子厂旧址等一批记录特区建设历程建(构)筑物被较好地保存下来。

同时,部分地市将公有产权或集体产权的历史建筑修缮活化为教育基地,英德市县政府办公楼旧址活化为历史陈列馆,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活化为爱国主义展览馆等。随着社会力量的加入,部分地市将历史建筑作为非遗传承地,如潮州将阿婆祠、方伯第等公共祠堂活化为非遗传承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

宝葫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bhw@aibaohu.com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