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选一座教堂,过一个圣诞 | 上海17座教堂

教堂,无论世界纷杂几何,都仿佛离开喧嚣,回归宁静。

教堂,不管周遭兴衰与否,都好像告别荒芜,重回富有。

不谈神学、无关信仰

肃穆而神秘的氛围,灵性而艺术的气息

岁月与庄严,丰富与深奥

一种象征,关乎精神

今年圣诞,跟着我们一起寻找上海的教堂,欣赏她们精美的样貌、聆听她们曾经的故事~

 发现教堂,不只是教堂

教堂的外形和内部装饰所表达的意义是什么?教堂的图画和雕刻在讲述什么故事?人物、场景、颜色、字母、符号、花鸟鱼虫……所有的细节有什么含义?

去教堂,带着问题去欣赏,用心去发现,原来教堂真的不只是教堂。

 选一座教堂,过一个圣诞

有时候语言是一种造成困扰的媒介,我们为你寻找教堂17座,开始你的发现之旅,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同寻常的圣诞节吧!

徐家汇天主堂  

上海地标之一,天主教上海郊区主教座堂,是上海现存保护最好的教堂。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58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1:00,13:00-16:00

注:周六下午13:00-16:00,周日下午14:00-16:00,有义工带领参观教堂,每半小时一批(天主教友无需领票,游客需在游客中心领取免费门票)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徐家汇天主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

高大挺拔的建筑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即使你之前一路上嘻嘻哈哈,在看到它时便会自然安静下来。在其漂亮又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面前,你将穷尽一切赞美之词。

微信截图_20181218105709

教堂旧照

徐家汇天主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高50米。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教堂夜景


教堂旧照

u=4042073864,125799466&fm=173&app=25&f=JPEG

彩绘玻璃,玫瑰花窗,美轮美奂

1989年9月25日,“徐家汇天主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建筑类)、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徐家汇天主堂内平日有弥撒,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全天会有多场祭礼。在天主教四大节庆期间常有大规模的瞻礼活动,尤其是圣诞节期间。

国际礼拜堂

优美的圣乐享誉上海。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

开放时间:平时不对外开放,周日7:30、10:00、19:00 有三次礼拜,游人可进去参观

微信截图_20181218140317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国际礼拜堂是上海最有传奇色彩的教堂之一。教堂映衬在巨大的梧桐树后,没有光鲜华丽的外表,没有明亮的牌匾,整体建筑风格也很古朴,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地方,却让它成为了各国教友在上海最常去的地方,在这里的一砖一瓦述都说着它那平凡而又伟大的过往。

20世纪初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在上海的外国侨民极多,他们大部分信仰基督教,而那时大型的教堂并不多,为了礼拜的需要,他们自发筹集资金,建造了这座国际礼拜堂。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分教派和国家,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进来礼拜。


教堂内部

国际礼拜堂是基督教教堂,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两部分组成。国际礼拜堂主体建筑样式为德国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筑,礼堂可容纳700余人。礼拜堂占地73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为红砖结构,堂高16米,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平面为L形。教堂与左面一幢三层楼房相连。大堂屋面两坡陡峭,铺盖石板瓦。内为3廊型巴雪利卡式,侧廊2层。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1931年建造了3层侧楼小礼堂、牧师住房、办公室、活动室,后又置管风琴和建造400平方米交谊厅。各处走道均为磨石子地坪,堂内设备齐全,有暖气,全部造价约为3.3万美元。

微信截图_20181218142555

教堂旧照

教堂剪影

该堂保持了优美圣乐的传统,每逢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在平安夜当晚,选择置身其中,定会被美妙的圣乐所折服。如果你的时间很充裕,那么它就一定不能错过。

沐恩堂

邬达克设计,造型优美别致,霓虹灯十字架为其最大特点。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

开放时间:周六7:00-16:00游人可进去参观,周日有四场礼拜7:30、10:00、14:00、19:00。

沐恩堂原名“慕尔堂”,前身之一为“三一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蓝柏在法租界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附近)建造。光绪十三年(1887年),传教士李德另在今云南中路汉口路建造“监理会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名“慕尔堂”,以纪念美国堪萨斯州捐款人慕尔去世的女儿。20世纪20年代末,筹款重建新堂,并请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教堂为砖木结构,有宽大的门厅,中部是教堂的主体部分,总共能容纳1000人,其中正厅560人,楼座380人,唱诗班处60人;大堂的长方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以及讲经台都用斩假石饰面,室内露出水泥幔尖拱顶。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从而使该教堂成为当时上海乃至远东地区的著名教堂。


教堂内部

地处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外形优美,加上能容纳千人,让沐恩堂一直是上海广受欢迎的教堂之一。

佘山天主教堂

不对称建筑的典范,规模宏大,教宗敕封圣殿,远东朝圣中心。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外青松公路9142号西佘山园山顶

开放时间:8:00-17:00。

timg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无论你是否为信徒,佘山天主教堂都值得你一观。

佘山天主教堂又称佘山圣母大殿,坐落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西佘山山顶。教堂于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罗马教宗于1942年敕封该教堂为宗座圣殿,使它成为远东地区的天主教朝圣中心,因此有“远东第一教堂”的美誉。

此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马、哥特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天主教堂与山融为一体,轮廓直辖市自然,堂红山绿相映成辉。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上右对称中不对称的美感。教堂内设3000个座位,可容纳近4000名教徒。

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的琉璃瓦。高耸的钟楼,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塔尖高38米,是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圣母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从山脚到山顶的曲折小路上有147座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难浮雕,还有3座圣亭和一个中堂,逐级向上的苦路把苦路亭、圣亭,中堂及山顶教堂联成一体。信徒们到佘山朝圣时,沿着曲折的苦路逐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

圣三一堂

曾经的地标性建筑,饱受历史摧残,如今浴火重生。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219号

开放时间:仅礼拜日对教徒开放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圣三一堂是一座专门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1847年先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在原教堂失修后,教堂于1866年至1869年参考参考建筑师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George Gilbert Scott 1811-1878)的设计重新建造,外观为新哥特式,亦是上海早期最为庞大华丽的基督教堂。因其红色外观,又被称为“红礼拜堂”。1875年教堂升格为圣公会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在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的破坏。历经修葺后的圣三一堂目前仅在礼拜日对教徒开放。

董家渡天主堂

上海现存年代最久的教堂之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路185号

开放时间:9:00-17:00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董家渡天主堂是上海目前尚存较老的天主教堂之一,位于董家渡路和万裕街的交汇处。 董家渡天主堂兴建于公元1847年,它的外观造型属西班牙风格,建筑风格则归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

洋泾浜圣若瑟堂

曾经是法租界内唯一的天主教堂,设有法驻上海领事专用座位。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南路36号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若瑟堂位于上海四川南路36号,是属于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一座天主教堂。该教堂始建于1860年4月15日,次年6月29日投入使用。该教堂的建筑风格为仿哥特式。奉圣若瑟为主保圣人。该教堂在1920年代以前是上海法租界内唯一的天主教堂,法国驻上海领事在该教堂内有专用的座位。

新天安堂

建筑很有特色的教堂,可惜饱受破坏。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07号


教堂外观

南苏州路107号,新天安堂,1886年建成,1901年扩建,哥特复兴式建筑,总体平面呈十字结构,中间33米高的八边形尖塔,曾是外滩唯一没有改建或重建的建筑,可惜在2007年遭遇火灾。后在改建过程中,通过拆卸编号、复建装配等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历史元素。

诸圣堂

特设盲人礼拜为其特点。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425号

开放时间:除周一休息外,周三、周日举行礼拜活动,其余有有查经、读经、祈祷会、青年聚会等宗教活动


教堂外观

诸圣堂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由美国圣公会建造于1925年。诸圣堂建筑采用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红砖,三角形屋顶,门柱为混凝土雕刻艺术,门廊上设有圆形玫瑰窗,西北角附方形塔楼。1958年,上海教区施行联合礼拜,诸圣堂幸运地被保留下来,作为卢湾区的联合礼拜教堂。该教堂区别于别的教堂最大的特色是设有盲人礼拜

怀恩堂

早期的老牌教堂,以能容量大量信徒参拜而闻名。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375号

开放时间:礼拜时间,周六9:00、周日9:00,19:00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怀恩堂是上海一所知名的基督教堂,系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场所,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创建于清宣统二年。该堂大堂由1幢中3层楼房、2层的楼房组成,东南角有一高耸的钟楼,另设小教堂,大堂的礼拜实况用闭路电话传播到各小礼堂。礼拜时可容纳2000人以上,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

鸿德堂

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教堂,非常稀有独特。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59号

开放时间:礼拜时间为周日7:00、9:30、19:00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鸿德堂始建于1925年,1928年10月落成,系长老会沪北堂的新堂,为纪念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取名“鸿德堂”。该堂为极少数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东正教圣母大堂

上海唯一现存的东正教堂。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新乐路55号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圣母大堂是仅存的东正教教堂,又称为新乐路教堂。该堂建于1931年,典型的俄罗斯正教堂风格的建筑,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四个,施以美丽的孔雀蓝色,与奶白色的墙面,在蓝天白云下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丽。

沪东堂

上海教堂中少有的现代建筑风,造型简洁明快。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和路350号

开放时间:周日:7:30、9:30、19:00,做主日崇拜


教堂外观

沪东堂,前身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会堂”,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老式洋房砖木建筑结构。沪东堂新堂为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结构,呈哥特式现代建筑风格。

景灵堂

因宋氏家族皆为其教友而闻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昆山路135号


教堂外观

景灵堂是美南监理会在上海创建的第二座教堂,1923年竣工,宋庆龄父亲宋耀如曾在此任牧师。建筑北立面及西立面上的尖拱窗为哥特式。平面拉丁十字形。主入口立面为三个对称排列的山墙构图;中间大山墙有贯通两层的尖拱窗。内部2层为礼拜大堂,两边有侧廊,后部有架空楼座。

息焉堂

邬达克设计,上海唯一采用拜占庭式穹顶设计的教堂。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可乐路1号

开放时间:9:00-17:00、室外可供参观,室内每周六8:00-14:30


教堂外观

息焉堂,邬达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5年竣工。息焉堂全名“息焉公墓圣母升天礼拜堂”,这座教堂是信徒们举行安葬仪式祈祷时使用的教堂。堂奇特的造型很吸睛,它是上海唯一一座采用拜占庭式穹顶设计的天主教堂,正十字型的平面,东面临河的半圆形圣坛,四角为四根束柱,上承穹顶。

露德圣母教堂

浦东最大的教堂。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街40号


因仿法国露德山教堂而名,位于唐镇老街、曹家沟东,是浦东地区天主教传教中心,1898年竣工,哥特式单塔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由唐墓桥本堂神甫鄂劳德用他母亲去世后捐献的10万两银仿法国露德圣母大殿式样,兴建此堂。

朱家角天主堂

教堂于1980年11月修复开放,为“文革”后上海市郊最早恢复的一座教堂。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漕河街317弄27号

弥撒时间:平日7:00,主日8:00


神父

天主教堂,肇始于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1863年(光绪九年)扩建为大堂,取名“耶稣升天堂”。圣堂占地为2646平方,房屋总面积为1446平方,其中圣堂建筑面积为548平方。

整个建筑高大宽敞,庄严肃穆,内部装饰异彩纷呈,十字架、玫瑰窗、拱券门,金镶边壁画,前有圣坛,后有咏诗台,当外面的阳光通过几扇彩色玻璃窗户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顿时产生了神秘的视觉效果。

教堂外观

文革期间,被占用为仓库。1980年教区收回后即有吴才生(马尔谷)神父主持了修复工作。

20042月,朱家角天主堂被列为青浦区不可移动文物。2004225日的圣灰瞻礼蒋煌纪神父举行了隆重的安放礼,把被毁于文革的一对天使,重新安放到圣堂正门上方。2004年圣诞期,在天主堂的西侧花园竖立了一尊高为1.6米的若瑟抱耶稣像,并于20053月的大圣若瑟瞻礼,举行了隆重的祝圣仪式。花园平面图呈字形,以表示我们要回归到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身边去。200410-20053月,天主教上海教区出资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恢复了天主堂原有的风貌。

教堂外观


这个圣诞节,你会去哪一座教堂?如果你希望分享教堂的故事,欢迎投稿。祝圣诞节快乐!


1

1条评论

评论
  • 学峰
    好文章
    0
(共 1 条)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