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宝葫讯 | 百年渔阳里修缮后重新开放

淮海中路567弄,一条典型的上海老弄堂。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李汉俊等8名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领导下,在这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新落成的浮雕墙


经过8个多月修缮,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落成,于4月30日起试运行,向社会公众开放。

作为坐落于上海闹市之中的石库门建筑群的“渔阳里”,将焕发新的生机。改造后的纪念馆共分为六个展区,还多了不少多媒体元素以及互动体验空间;文物展陈上,纪念馆在原有文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0多件,同时有不少史料和文物均是首次展出。

 中国红色征程的重要起点

1920年的夏天,陈独秀、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者在老渔阳里2号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

“外国语学社”


而位于不远处的新渔阳里6号,在“外国语学社”的招牌下,一批年轻人在此秘密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此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起了发动和指导的核心作用。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新渔阳里6号正式命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上海市委和共青团中央在新渔阳里6号筹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并于2004年建成开放。

 复原老渔阳里建筑符号

新亮相的场馆复原了老渔阳里的建筑符号。比如,二楼展厅还原了石库门建筑的尖顶,让内部空间更加宽敞。靠窗的走廊新增了一长排木质材料的百叶窗,样式与石库门的老式窗框无异。

在渔阳里广场有一面总长58米、高3.4米的浮雕墙。它由十幅中国青年运动史大型浮雕组成,展示的内容涵盖了五四运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一二九运动、青年志愿垦荒活动、学习雷锋活动、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希望工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浮雕墙前的地面上,则是宽3米的“青春足迹”步道。步道上印刻着16条团史大事记,走完这段步道,也简要了解了共青团的历史。

广场上设置了升旗区域,为青少年国旗下成长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接受仪式教育等提供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

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挖掘宣传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此次改造在纪念馆内部设计上,力求复原渔阳里的江南文化特色,复原渔阳里的石库门建筑特色。在展陈内容上聚焦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2年团的一大召开期间,渔阳里和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在中国革命与青年团建立初期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