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城事】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旧址—胶州路601号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位置图

胶州路601号有一处幽雅华美的花园洋房,1945年至1949年间,曾是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校址,现为静安区业余大学和静安区继续教育中心。


一所面向民众的综合学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为装点门面,委派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俞庆棠推行民众教育。俞庆棠决定建立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简称“实验民校”),选定胶州路601号(原第三日本国民学校)作为校址。选址该处一则提醒民众勿忘国耻,二则周围工厂林立、棚户密集,是推行民众教育的好场所。

▲实验民校主任教师与俞庆棠合影

1945108日,实验民校正式开学。实验民校是为上海劳苦大众提供受教育权利的一个场所,学校以外的儿童、青少年、成年都是招生对象。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小组分时间授课,上午儿童组,下午妇女组和少年组,晚上成人组和补习组。实验民校采用自编自选教材,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到1947年在校学生达1700余人,被赞为“我们贫苦大众的大民校”。


▲实验民校模范小天使

实验民校不仅注重自身建设,还积极到民众中办教育。1946年夏,实验民校开始派师生到附近棚户区宣传教育,并把部分高年级学生组成“小先生”队伍推行识字教育,逐渐办设棚户民校。

▲护校请愿团校园内集合

中共党组织在实验民校的活动

俞庆棠致力于民众教育几十年间,身边一直有中共党组织的身影。抗日战争胜利前某天晚上,她高兴地对大女儿说:“苏北那边来人了……他谈了形势并说他们不久会来上海,希望胜利后我继续致力于民众教育……”当时和俞庆棠谈话的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派驻上海负责工作的张执一。中国共产党对俞庆棠致力民众教育的态度一是尊重、信任她,二是支持她,三是帮助她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内景

实验民校成立后,俞庆棠请她的学生胡耐秋(中共党员)任校推广部副主任,她的女儿唐孝纯(中共党员)也在推广部工作。经过胡耐秋、唐孝纯的介绍,一大批中共党员和进步教师到实验民校工作。194512月中共党员冯援到校工作,开始发展党的力量,成立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1946年秋,党的力量深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首先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政治启蒙教育,选用自编教材,补充鲁迅、茅盾、高尔基等人作品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教唱进步歌曲,介绍学生看进步电影、书刊杂志。动员学生参与民主集会和爱国运动,如声援申新九厂工人大罢工,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活动。19471月,国民党上海参议会提出撤销实验民校的议案。俞庆棠在中共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团结师生开展护校运动,保住了学校。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校门

截至1949年,先后有教师党员30余人在实验民校工作,学生党员近300人,在学校附近的单位和地区组建了党组织42个,有力地推动了沪西地区的城市贫民斗争。解放后,人们称实验民校是沪西区的一个革命堡垒。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旧址今照

唤醒保护意识,普及保护知识!如需要投稿请在后台留言。

转载上海静安,编辑:雨馨。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