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张堰镇水网密布,桥梁众多,很有特色。据民国9年(1920年)《重辑张堰志》载:在明、清时今张堰镇境内,建有桥梁22座,大多为单孔石拱桥,少数为石板桥和木桥, 跨度均较小。解放前夕,境内还有18座桥梁。解放后,因修筑公路,兴修水利,改建街道,除壬龙桥(俗称渡船桥)外,7座桥梁先后被拆除,10座桥陆续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
张堰板桥,原名通济桥,跨张泾河。始建于明代永乐初年(1403年),为木板桥,故称板桥。当年木桥毁,重建石桥,取名通济桥。正德、万历年间2次重修。清乾隆42年(1777年)改建为单孔大九级石拱桥,高7米多,为张堰八景之一。1958年疏浚张泾河,拆除石桥,改建为三孔木桥。1 968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80年为适应上海石化总厂大件经张泾河运输的需要,增高中孔桥面。1984年在原桥南侧40米处新建净跨钙米、宽7.8米的三孔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1985年5月落成,命名为张堰板桥,老桥拆除。张堰镇人民政府在东首桥基上立《重建张堰板桥记》碑。
新牛桥,又名新开河牛桥,1971年建成。双孔板梁,跨牛桥河,桥梁长度39米,1990年翻建,长度45米,梁底标高6米。
旧港桥,又名仇河桥,跨旧港河,初建于1917年,为单孔木质公路桥。1967年8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三孔板梁桥,长21米。
张泾桥,跨张泾河,1960年建,为三孔木质公路桥。1969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三孔工字粱桥。
和平桥,位于新建路,原名寿安桥,因桥旁有木行,故俗称木行桥。跨牛桥河,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一道光20年重建为石桥。1958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易名为
和平桥。1975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桥净跨29米,宽5米,载重5吨。
壬龙桥,跨渡船河,又名渡船桥。始建无考,清道光三年重建,系排柱式石桥。此桥为张堰镇仅存的古石桥。
花园桥,位于花园路,跨渡船河。始建无考,原为小木桥,1958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1966年重建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粱平桥。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