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区位分析
古城街区位于安顺古城的东北隅,南至中华东路,北至金匮街以北50-100米沿线,东至虹山湖路,西至中华北路,总面积35.57公顷。
范围内有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安顺文庙、安顺武庙、王若飞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安顺县学宫、谷氏旧居;安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清泰庵、戴明贤宅、帅灿章宅、安顺总管庙、炮台街清真寺、安顺基督堂。
本次设计范围北至三元桥(含三元桥),南至中华东路北侧,总用地面积约2.1公顷。范围为古城西南片重要的入口节点,武庙与滨河重要景观界面处。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图
上位规划中南段片区范围内建议历史建筑占总建筑体量一半左右,且历史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分布搅乱,建筑院落及文脉肌理不明显,需深入研究古城文化及建筑风格而恢复其原貌。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图
此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安顺武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戴明贤宅、帅灿章宅,处理好文保单位与保护建筑及拆除建筑的关系为重中之重。
建筑风貌、环境要素分析
整体格局:儒林路南片区有儒林路贯穿而过,紧邻中华东路,环抱贯城河,中华东路沿线依次有武庙、帅宅和戴宅等文物建筑,地理位置处于老大十字及小十字等交通人流集中处。
空间布局:空间等级分四等:开放,半开放,半私密,私密。
开放空间:主要包括儒林街道、广场开敞空间、河道空间等。
半开放空间:公共性较弱的公共空间,仅次于使用本区域的人开放,主要包括次要街道、巷弄,以及大多数现代建筑的外部空间。
半私密空间:主要为传统建筑的内庭院以及现代建筑的围墙内空间。
私密空间:主要为建筑内部空间。
风貌研究及特征
屋顶形式——分为小青瓦坡屋面、青 筒瓦屋面、机平瓦坡屋面、单坡屋面 平屋面和其他屋面几类
建筑年代——多为清末民初,民国
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结构建筑
建筑层数——多为两层、一层建筑,部分三层
墙体材料——多为青砖,纸筋灰,障水板饰面,少数为红砖、混凝土墙面。
部分房屋有老虎窗,门窗样式为格子窗,有垂花门。
梯栏杆多为木质简易扶手,二层为木栏板。室内及阳台栏杆花式多样,雕刻精美。
房屋台基多为金山石材,高度半米左右;台阶多以条石为主。
房屋台基多为青石石材,柱子柱径为 160mm-200mm;柱础类型多样,鼓式磉礅、六边柱式磉礅,少数为圆形石礅。
雀替样式各有不同,大多数建筑雀替遗失。下有斜撑。
建筑梁柱结构明确,榫卯交接,立面柱横梁尺寸较大,部分山墙柱受潮槽朽严重。
楼枕多为方形楼枕,楼枕间距 700mm-900mm 之间;檩条多为 3 公分厚;楼梯多为木楼梯,部分沿街店铺为简易临时楼梯。
合院山墙多为硬山形式,白墙灰瓦,侧面开窗;正立面一层为纸筋灰墙面,二层多为障水板开木窗,背立面为空斗墙纸筋灰饰面开窗。 墀头多为当地民居样式,上有砖雕。分砖砌和石砌。
街区内院落正房多为穿斗式,中柱、檐柱多落地;部分有穿斗抬梁混合式。
大多数为传统坡屋顶,小青瓦,屋顶中部有腰花;颜色多为青色屋面;局部后加建建筑为石棉瓦,彩钢板屋面。
建筑风貌一览
街/里/巷/廊体现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