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地方掌故


同裕南货店

前身是同丰南货店。同丰开创于清道光年间,由浙江宁波人来庄行租借店房合伙开设,位于庄行镇西街,设3个门面。清咸丰年间转让于宁波人杨安良、陈禄卿,改店号为同裕。民国15年(1926),杨、陈后裔又将店产转让于本地人吴迪君。吴与人合伙,扩充南北杂货,批零兼营,大兴店业。鼎盛时,职工40人,资金1200石大米。1 953年停业。

项九成药店

开业最早,资金最厚。始创于清成丰元年(1851),位于庄行镇东街,独资专营中药。业主项三和,浙江宁波人。民国初,由儿子项佰寅,项掇伦继承,民国18年(1929),药店遭火灾,店主仅抢出帐册两本,其他财物全都化为灰烬。事后,兄弟俩重建药店,不久再度兴旺。民国31年(1942),  项叔伦去邬桥开设项九成分药店1956年私营商业改造时,合并为公私合营中药店。

西典当

庄行镇典当开设于清,亦称当铺、押店,以衣服、布匹、金银珠宝等物为抵押,向劳动人民放款,从中获得高利。庄行镇上有东西典当2家。一名"永义"典当,位于庄南路(今公共浴室旁),俗呼西典当。清乾隆年间由南汇县邵家楼、奚品堂等人合股开设,经理为徐元初。清末民国初期,典当业兴旺。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政局动乱、物价不稳而关闭。

庄行镇东西两家典当有学徒、卷包、写票、柜台、经理、各10余人.其分工明确,如写票,专门负责签发当票事宜,柜台负责接客、看贷及计息,亦称朝奉先生。经理管钱、管包、管饰,是老板的心腹。

银匠作

庄行地区,在光绪年间,相继开设银匠作3家。

天丰银匠作,位于庄行镇原中街。开业者姓章,后有张达山继业。光绪年间开设,解放初期关闭。马万华银匠作,位于庄行镇中街。民国19年(1930)开业,业主马镜清。抗日战争时期关闭。另一家衡泰银匠作。位子庄行镇东街。清光绪年间开业,业主孙云兴。解放初关闭。3家银匠作经营范围,均单一加工制作银器小首饰、手镯、长命锁、发钗、挖耳、项链、项圈等,不做兑换业务。

装卸搬运

解放前的搬运工人,众呼"脚班"。民国27年(1938),庄行镇上形成了脚班组织。在民国31年(1942),庄行镇6个地段有6个脚头分别管理。各段货物的搬运均由各段脚头安排,互不通流,如遇旺季,也需经各段脚头联系协商,方可统一行动0 1950年12月,县成立搬运工会,庄行建立搬运小组,由镇工会兼管。

水上运输

当地曾经有水道运输的行业。民国7年(1918),苗家(苏北人)办东生船,半吨头;脚划木浆,专送医生下乡看病,收取一定运费,送至南桥、张堰等地。民国17年(1928),小船废弃,苗又买了1条4吨绍兴船,改装成客货船,来往于庄行、南桥两地,一天两班,摇橹拉纤,顺风扯帆,载客纤,扯蓬,由庄行开往闵行,衔接平湖班,一天来回两次,客货并送,雇用船工4人。

民国13年(1924),张家(绍兴人)合伙9人,从张堰私营船厂租船1条,专给庄行花米行装运粮棉至上海,历时16年。

特产

泰记酱油
庄行泰记官酱园,于清宣统二年(1910)开办,属南桥鼎丰开设,有三伏晒油、双套酱油、二号酱油、行油这四种名酱油,尤以三伏酱油为最佳,烧菜色浓美观,味美佳口。用料以小麦、黄豆为主,烧烂后拌面粉发酵,并加盐晾晒三年暑伏。1956年对私改造后,店铺停业失传。

庄行粽子
出名于庄行义兴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2)开设。粽子有三大特点:一用原汤烧蒸,使其外表油滑、光亮,箬壳深色.引人注目:二是壳厚,用三张以上的大箬包裹,使其外紧里松,不易开裂,米粒涨透,不夹生;三是陷头考究,分威甜两种,咸得精肥肉合理搭配,肉块大,甜的则是豆沙猪油加栗子肉。

庄行粽子上口鲜香滋润、风味别具。后由于市场食品多样化,加上从业者减少,渐趋失传。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