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生河,放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此桥建于明代,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
林老桥在金泽镇北首,是单孔石拱桥,桥北对着关帝庙,故又名关帝桥,建于元代年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故桥身保养较好。桥长24米,桥高4米半。因年久,桥面青石十分光滑,显得古朴典雅。 桥名林老桥,据《金泽小志》记述,此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为纪念这位老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
普济桥
普庆桥原名汴水虹桥,原建于北宋汴京城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上的一座桥,是中国古代木建桥梁的典范。美国电视公司为拍摄这座桥,请《中国桥梁史》主编唐寰澄先生从史书中考证出来,于1999年9月,在桥乡金泽再现当年的桥姿风采。
塔汇桥位于金泽上塘街的市中心,横跨北胜浜,跟天王阁桥隔河相望。建桥年代较久,明嘉靖年间重建,系单孔石梁桥,桥畔原有圆通庵,规模很大,常年烟火萦绕,香客不绝,为古镇的闹市中心。
万安桥位于北市梢,横跨市河,建于宋代景定年间,明代和清代多次重修,并立碑勒石。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9米,高5米半。原来桥上有亭屋,故也称亭桥。此桥的结构、造型和用石,与镇南的普济桥基本相同,两桥同跨一河,南北相望,故称为姐妹桥。
迎祥桥在金泽南首,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选材独特,形式优美,它近似现代的公路桥。祥桥造型特别,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它是梁式五孔砖石桥,桥长34米,宽2米多。桥面无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
如意桥在迎祥桥之北,约50米的地方,因桥堍有祖师庙,故也称祖师桥。该桥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多次大修,故桥身整齐优美,犹如新建一般,故乡民也称新桥桥型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0.8米,宽3.4米,显得很稳固。全桥石料为一色花岗石,打凿整齐,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一,相传是地方绅士所作: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这上联是赞美祖师的宗首,是阐说如意桥的哲理,很容易让人理解。 其二,相传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所作: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下联的含义正迎合朱元璋的思想,用兵统一天下,化险境为平坦,从胜利走向胜利。治国平天下,靠关心民众,国泰民安。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