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松江古城十里长街的西隅,因境内建有明代漕运粮仓仓城而得名,在明清时期是松江府城向西延展的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明代始,仓城一直是松江府漕粮的重要储藏地,也是漕运的始发地。明宣德八年建水次西仓,嘉靖年间于水次西仓建仓城,座座粮仓连成一片。河流纵横交错,沿老市河而建的桥梁、宅第、店铺、庙宇鳞次栉比,成为当时松江府城西谷阳门外又一市井热闹中心。许多明清及民国建筑历经沧桑,保存至今;但不少古建筑和文物,尤其是古仓城在战乱中被毁,再因历代缺少保护,到解放时期,不少古迹名存实废。
解放后,松江县(区)人民政府对文物采取保护措施,先后对跨塘桥、大仓桥、葆素堂、杜氏宗祠、颐园等明清古建筑耗资修葺,修旧如旧,恢复原状。2003年9月,松江区文管会和有关部门对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物进行了全面普查,普查的范围为中山西路、秀南街、秀野桥西至玉树路东。经鉴定,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的古建筑有16处,清代中期有15处,清代后期52处,民国(年代最晚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74处。其中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文物登记单位14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仓桥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松江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松江府城文化的活化石。在2007年2月9日的松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上,《关于加快推进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改造的议案》被列为一号议案,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拉开了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改造保护的帷幕,标志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将永续传承。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