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朱家角镇位于淀山湖畔,东与盈浦街道、夏阳街道接壤;南与练塘镇、松江科技园区、佘山镇交界;西依淀山湖,与金泽镇相连;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毗邻。交通便利,处于上海市与江苏省交界处,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的重要通道。东西向有318国道、沪青平高速公路、沈砖公路,南北向有朱枫公路,依傍同三国道,南接沪杭高速公路,北通沪宁高速公路,村村通道路。水路交通横有淀浦河;纵有拦路港、西大盈港、朱泖河,均为6级航道,可通行100-500吨船只,直通黄浦江,并与太湖水系相通。全境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含水域),其中,耕地面积2110.84公顷。 下辖28个村民委员会(周荡、横江、盛家埭、张家圩、新旺、新华、万隆、小江、周家港、沙家埭、薛间、山湾、庆丰、淀峰、创建、山海桥、淀山湖一村、水产、安庄、先锋、沈巷、张马、李庄、建新、王金、林家、新胜、张巷村)及11个社区居委会(东井街、北大街、大新街、胜利街、东湖街、西湖新村、大淀湖、东大门、沈巷、泰安第一社区、泰安第二社区)。
古镇朱家角历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形成村落,宋、元时形成集市,名朱家村。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
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再次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1991年,被列为上海市四大文化名镇之一。2001年,被上海市委、市府列为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之一。
2002年4月30日,总体规划8.14平方公里的中心镇建设正式启动,目前新镇区道路网格、绿化已形成,基本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2004年,古镇旅游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
2006年,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2007年,通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审。
2008年,获得国家园林城镇、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2009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示范街(镇)、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达标街道(乡镇)等荣誉称号。
2010年,获得全国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和国家卫生镇(复审)等荣誉称号。
2011年,获得第三批全国文明镇、全国民兵先进工作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2012年,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镇、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街镇等荣誉称号。
朱家角镇旅游资源丰富,休闲设施闻名中外。淀山湖畔的上海水上运动场是具有国际现代化水上设施的活动中心;东方绿舟是全国一流的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上海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集商务、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娱乐旅游基地;古镇区已开发开放了课植园、城隍庙、园津禅院、童天和药号、放生桥、北大街、大清邮局、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延艺堂等20多个景点。
古镇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其中著名的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