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春节
农历十二月廿九(逢小月廿八)到次年正月初三称过年,即春节。 除夕晚上,吃年夜饭。饭后,全家人团坐,直到大年初一零时,俗叫守岁。 旧社会,年底财主结账,人们又称除夕为年关,穷人在这一天真是度日 如年,常东藏西躲以躲债。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家家做汤圆、馄饨,请灶君,大小庙宇,高竖灯塔,村村出灯笼,户户挂红灯,黄昏点灯,俗称看出灯,也称闹元宵。大人鼓动孩子焚茅荡,所谓炭茅荡,是举着用毛竹稻草扎成的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花三担,稻六石,蚕豆、小麦收两石,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女青年在家里玩迷信游戏叫迎紫姑,俗称扛三姑娘,传说能预示人的凶吉以及年成的好坏。
清明
清明为农时节气,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前七天、后八天的半个月里,传说是阎王小鬼的日子,称作放节假。多数人家要插香烧纸,祭扫祖坟,名日上坟。一般人家则添土修坟,置供品行祭,叫做清明。有的人家在这一天邀集亲友聚会吃饭叫吃清明。在农村多数人家在家供祭品,烧纸钱,祭奠祖先,叫摆清明。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横沔地区群众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家家裹粽子,煮成蛋,在水桥头扔几只稼子,在门口悬挂菖蒲、艾蓬,妇女头上夹艾叶,孩童额上涂雄黄酒,中午用苍术、白芷烟熏室内,以驱毒虫,散湿邪。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为民间节日。相传这天是皇帝晒龙袍的日子,百姓纷纷效法。这一天若是天晴,便家家户户晒衣服;还有"六月六,狗汰浴"的传说,所以,大人告诫孩子:不要在这一天下河游泳。
七巧
七巧为民间节日。传说农历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银河鹊桥相会之日。是夜,妇女有向织女求赐智巧的习惯。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俗称八月半,为民间节日。旧时中秋节,为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户户点香以供天地。大户人家吃月饼,摆团圆酒:小户人家吃圆予(汤圆)、毛豆、芋艿、甜芦粟。解放后,祭供旧习逐渐减少,吃月饼习俗相沿至今。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称重阳。解放前,民间有重阳登高和吃重阳糕的习惯。解放后,登高习俗己消失,吃糕吃蟹风气尚存。
腊八
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旧时民间在这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以大米、黄豆、绿豆、青菜、芋艿、花生仁、豆腐干等混合煮成。相传这天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寺庙煮粥祭供,民间仿效。
正月初七
人生日,家家户户煮赤豆饭吃。
二月十二
百花生日
十月初一
放捉落花口地,十月初一开始,不管是谁豆可以到别人家的棉田里拾落花。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