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青浦老城厢位于县境中部,宋代为一村落,以控淀湖而为吴门要冲。地在横泖岸边,古称 横溪。元时有大姓唐氏在此贩卖竹木,逐渐发展成大市,遂称唐行镇。明万历 元年复置青浦县时,以位置适中,县治由青龙镇移此,翌年开始始修筑城墙,三年建造县 署,自此至今,一直为青浦县城。清康熙间,商业街太平桥以北曾遭大火,延烧数十家;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东征,曾占领县城两年之久;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与洋枪队攻城,城内被大炮轰击,废墟连片,街不成市;抗日战争时,连遭日机轰炸,房屋大多被焚毁。解放后经过不断建设,扩展城区为2.4里,新造了一批楼房,拓宽和改造厂道路,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区分布得较为合理,成为一座规 模比较完整的县城。
清宣统二年(1910年),划自治区时,镇属城厢区。解放后仍称城厢区,后改为镇建制,1980年改称青浦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环城河围绕老城厢区,南联淀浦河,北接东大盈港,西为漕港,城区航道向为苏、浙、沪水运枢纽。公路有沪朱、北青、青松、青安、青纪、青枫、青商、青平等线,可直通市区和外省市,各乡镇均有班车直达。镇区街路以城中路为主干,有东、南、西、北四条支路,与旧城墙改筑成的环城路相连。1978年以来环绕老城厢新建了庆华、庆丰、城北、盈中、城东等居民住宅新村。
解放前,北门外和小西门外均有米市,商业亦盛。现在商业区在城中东路、城中南路、聚星街、庙前街、码头街,其中聚星街北段和菜场路为个体小商品贸易市场,农副产品集市分设于宝庆街、庆华一路等处。老城厢南有万寿塔,城内有曲水园、城隍庙,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浦老城厢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