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Website on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对于无形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侧重于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强调教育学习,并利用有形的物质空间环境使之成为无形遗产的载体以利于其发扬光大。
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地方名人、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陆俨少,著名山水画大师。1909年出生于上海嘉定县一户经营米业的殷实商人家庭,从小对绘画无从接触,只是从善刺秀女红的母亲那里受到一些艺术熏陶,中学时期,又受喜爱金石书画、古典文学的同学影响,兴趣转到中国绘画艺术上来。他18岁拜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19岁跟冯超然学画,专研山水,但他受9币承影响并不大,少年时期即有开创自我风格的抱负。陆俨少特别重视气韵生动,把这四个字放在艺术效果与鉴赏的第一位。在水墨技巧上,他强调点、线、块的形式法则,从执笔到线条的运用以骨法用笔为最独到的表现。此外,他对艺术还有三分字、三分画、四分读书的看法。陆俨少44岁时任上海画院画师,后又担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他认为自己早年的作品缜密绢秀,灵气外露,70岁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有新的变化。
吴之璠是清代著名的竹刻家,擅画人物、花鸟,行书、草书、也写得秀媚道劲。其竹刻更为珍贵,9币承朱氏三松,得神得景。乾隆年间,他的竹刻笔筒传人宫中,为乾隆赏识,因之名噪全国,嘉定竹刻也随之名扬天下。
李流芳:(1575--1629) 明文学家、画家。字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万历举人。魏忠贤建生祠,不往拜,并云: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诗文多 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擅绘山水,笔墨峻爽,得力于 吴镇为多,亦工书法、篆刻。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 定四先生"。所有《檀园集》、《西湖卧游图题跋》。
南翔小笼驰名中外,已有百年历史。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它的成名与古猗园牵连,却鲜为人知。
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上日华轩糕团店老板黄明贤改业经营南翔大馒头,天天挑着馒头到古猗园叫卖,因大肉馒头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不能一人专利,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人,以取其鲜。馅内洒人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季节,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每只馒头折裥14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10只馒头,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出笼时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成为古猗园内独家出售的美昧佳点,皆称古猗园南翔小笼。
后来旅沪的南翔人邀请黄明贤到上海域隍庙开设南翔馒头店和西藏路上开设古猗园馒头店,挂名南翔小笼馒头,至今盛名不衰。新中国成立后,南翔小笼馒头打人国际市场,从此闻名中外。
郁金香酒,来自李白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是当年南翔镇的传统名酿,用糯米酿制,并用20多种药草浸泡而成,味醇厚柔和而清香,有润气开胃,滋补提神之效,传说慈喜太后饮后大加赞赏,被作为贡品而闻名。现为嘉定酿造厂制造。
罗汉菜系野草本植物,形似菠菜,但略小些,秋季生长于田野,因其叶密叠若叠罗汉状,故称罗汉菜。本不食用,最初由张姓腌制后试食,先用盐渍压去苦汁后,盛人小口瓦罐里,用纸糊封口,袋子倒置于稻草灰中,数日后启食,芳香味美,清新可口,开胃解腻,鲜美脆嫩,现罗汉菜已难觅迹。
肥羊大面,以肉色鲜红,片片可口的白切羊肉而闻名。生羊肉支腥后,整块放人锅内,加黄酒、姜葱等烧一滚,再加水放在大火上一滚,再用小火煮烧,略加花椒或五香、八角、桂皮和盐菜,烧到可用筷戳动时取出,切成簿片,醮酱油或甜面酱吃,肉酥汁浓,略带甜昧,不腥不腻,用羊肉原卤作面汤,每碗另加羊肉一碟,曾是南翔镇一些老茶客的早晨佳肴。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