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宝葫网

福泉山文化(2)


良渚文化祭坛


139人殉墓


T8東壁


旧志云:"福泉山初因形似,号覆船,后以井泉甘美,易名福泉。"
甘泉古井在半山东侧,深20多米,原有青石栏井圈,井上有亭,四边有竹篱围绕。井水清澈见底,淳厚甘美,似泉水又胜似泉水。
相传南宋名将韩世忠带兵抗金,水军驻青龙,陆军前营扎福泉山,安营未久,将士普患痢疾,经山老指点,用井泉煎山上草药,服之霍然而愈,从而士气大振,奋起追击,金兵遣退逃命。
福泉甘井上之亭已毁,古井遗址仍在。1981年在畔建自来水厂时化验水质,发现南山港水质优异,水清量重,味淳厚,无有害物质,符合井泉甘美说。


光绪版县志载:"朝真道院在福泉山,元至大二年(1309)里人任仁发建。"
道院后有上清宫、老君殿、仙霞洞、炼丹房等屋宇数十间。一度来此修炼的道徒甚众,帮分两派:一众年长者自称龙虎山嫡派,里人俗称为"白头法师";另一群年轻道人则声称得茅山真传,故里人呼之为"黑头道长"。两派相持,法事场上,经常斗争。清初,丹房失火,道院焚毁大半,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重建时被改为福泉禅院。民国初年,部分房廊先后被改建为固、汇、香、郏、江自治乡公所,重固完全小学校。1940年春,日本侵略军进驻福泉山,禅院被拆建为碉堡、岗楼、营房,福泉佛地变成杀人屠场。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日军撤退时,所有房屋被焚毁。


清初道人薛冷云从松江来福泉山,修道炼丹之余,精研岐黄之术,为众治病,不计报酬,治愈许多疑难杂症。故方圆几十里百姓慕名而来,求医问道。一次薛道人黑夜下山出诊,不幸堕河而死。人们得知噩耗,争为薛道人建坟送葬。薛道人养一犬,名宽,凡出诊,必随行。薛道人死后,犬宽回山上,"衔其衣裾,至死所自沉。"于是人们将义犬宽与薛道人同葬于山后,并立碑。为纪念薛道人,后人将福泉山改称薛道山。


任仁发(1255—1327),字子明,号回山。世居青龙(重固镇新丰村高家台任氏宅),元代著名水利专家、画家。曾主持缮补大都(今北京市)水闸和疏浚吴淞江,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著有《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等。擅画马,"用笔逼龙眠"、"法备而神完",传世作品有《二马图》、《张果见明皇图》、《秋水凫翳图》等,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

0

0条评论

评论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